■本報記者 顧伯賢 毛錦偉
  近日,滬上一則媒體的報道讓不少人有了“盼頭”。報道稱,“有關方面將聽取各方意見,研究提出錯時上下班方案”。本報社會調查中心隨即選取600名不同年齡、住在不同區域的市民進行問卷調查,逾七成市民贊成實施。那麼,“錯時上下班”可行性到底有多大?
  76.3%支持
  人群特征:郊區市民較市區市民願望更強
  支持理由:分散道路壓力,避開軌交高峰
  每天深受“堵車”之苦的王先生對於任何有助於“解堵”的措施,都舉雙手贊成。他家住寶山高境,上班在黃浦區。早上9時上班,為了避免遲到,他只能每天6時30分就早早出門,給路上留足時間。在他看來,高峰時間段車流集中,原因正在於大家都趕著9時上班。“稍微錯開一點,道路壓力可以分散些。”
  家住澳門路的林女士也希望能早點實行“錯時上下班”。她每天上班乘坐軌交7號線轉2號線。可往往實際情況是,連著等3班軌交,都擠不上去;稍晚一會,軌交擁擠立馬改善,可上班又來不及了。“希望錯峰上班,能讓我避開高峰擠地鐵的窘境,體體面面地上班。”
  在600名調查對象中,76.3%的市民都相信:實施錯時上下班能夠緩解高峰時候的交通壓力,縮短上下班路上的時間,提升效率。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郊區市民錯時上下班的願望更強烈些。他們認為,相較更為擁堵的中心城區,錯時對於郊區的交通改善更大。
  9%反對
  人群特征:接送孩子、重疊工作時間多
  反對理由:身邊人、業務聯繫者不同步
  調查結果顯示,對錯時上下班持反對態度的市民,僅有9%。但細究他們反對的理由,可以折射出“錯時上下班”給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
  “錯時上下班不僅僅是自己的事,還要看身邊人的作息時間有沒有進行調整。”而這對矛盾最突出的,莫過於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市民張先生每天早上7時半要送孩子上學,隨後再去上班。他認為,自己的上班時間若推遲,但孩子的上學時間並沒有推遲,他還是要在原定時間出門,這樣一來,“錯時反而成了浪費時間”。在諸多反對的聲音中,“接送孩子”名列首位。
  此外,擔心錯時上下班會影響業務的人也不在少數。在這些市民看來,每天與政府部門和銀行等機構的“重疊工作時間”非常寶貴,最佳的方案,當然是“你上班,他也上班”,大家同步。因此,錯峰如果減少了“重疊工作時間”,效果可能得不償失。
  【交通委回應】
  上下班已有一定交錯,重心在發展公共交通
  其實,“錯時上下班”早就不是個新話題。前幾年的相關課題調研認為,實施錯時上下班,也許會緩解早高峰時公共交通的擁擠狀況,但對緩解道路交通沒有作用; 對市民的出行習慣和生活規律的改變也是利少弊多。因此,並不具備可行性。
  眼下,舊話重提是否意味著情況發生了改變?記者為此採訪了市交通委。對方回覆,事實上,上海目前各行業上下班時間已有一定程度的交錯。如區縣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是8時30分上班,市政府機關9時上班,一些外企則是9時30分上班。但是,政府政策能直接影響的,只有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這部分人群占人口的比重較小,錯峰餘地也不大。市交通委認為,相較錯時上下班,發展公共交通對於緩解交通壓力更加有效,這也是交通委最近幾年的工作重心所在。  (原標題:“錯時上下班”可行性到底有多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hkdmau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