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記者 成珞
  獨自機車借款在異鄉生活,最怕的就是生病。語言溝通的障礙、對醫療體系的困惑,還有高額的支出都可能為求醫帶來不便。記者日前去紐約市的醫療機構做了次檢查,親身體驗了一把美國的醫療服務。
  費用:沒保港式飲茶險很貴
  一位朋友告訴記者,美國人生病一般不會馬上去醫院,美國的家庭都會有個家庭醫生澎湖民宿,負責預防保健和一些小毛病的治療。但家庭醫生不是萬能的,碰到一些如婦產科、眼科、牙科等方面的疾病,就需要專科醫生來解決。家庭醫生會開出轉診單,介紹給專科醫生的診所去看。記者沒有家庭醫生,而希望進行的檢查項目是需要專業醫生來做的,所以朋友建議我找專科診所。
  記者再問這位朋友,美國醫生的水平究竟如何。朋友表咖啡機示,很難說,但單從醫生培訓這塊來看是沒問題的。她說,一般美國專科醫生要經過14年的專業培訓才出來做醫生,而且都是經過近乎標準化的流程培訓出來的。她舉了個例子,如果A醫生在做手術過程中突然必須離開手術台,那麼替補的B醫生能馬上接上手,因為手術流程就像一道道工序一樣是預先設置好的,不容易出錯。
  由於朋友與我並不處於同一個城市,對紐約市的醫療體系情況並不清楚,所以我又找了紐約的美國朋友咨詢。她問記者:有沒有買保險?她進一步解釋,因為沒有保險,看病會花不少的錢。在美國有工作的人,雇主一般會為其購買醫療保險,由於險種和覆蓋範圍的不同,看病要花的錢也不一樣。在如今保險市場上,最基本的醫療保險的保費大約是4000美元一年,這筆保費有些公司會全額承擔,有些公司則會跟員工個人按一定比例分攤。這4000美元保險還會有2000美元左右的免賠額,也就是支票借款說患者需要先自費2000美元左右,然後才會由保險公司來支付,而且也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支付,也會需要患者自己承擔一些。患者進行某些檢查項目前,一定要經過保險公司同意。如果保險公司不同意,患者仍然進行檢查了,那麼費用由患者全額承擔。如果是失業的低收入者或者老年人,能夠申請醫療救助和補助項目。如果上述兩者都不能申請,那麼保險市場提供的商業險,可能能夠滿足需要。但商業險對投保人的要求比較苛刻,在投保前對保戶有嚴格的體檢,以確保免於對其投保前所生疾病負責。對於保險範圍以外項目,如果保戶想拓寬覆蓋範圍,則相應增加保費。
  預約:等待有點長
  記者並沒有保險,要看病只能支付現金。在美國看病的費用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給醫生的費用,相當於國內掛號費,但是這個費用會非常高,甚至超出你檢查的費用;第二部分是檢查費,根據患者的檢查項目而定;第三部分是藥費,醫生看完病後會開出藥方,由患者自行去藥房買藥。有些窮人在看病後支付不了大額賬單會跟醫院申請打折或者分期支付,特別是急診,美國法律規定,一定先要醫治才能收費。有些“黑”在美國的外國人,通常留個假信息,讓醫院找不到人,最後這筆費用成了政府的包袱。
  根據記者在網上查詢的資料,有不少跟自己一樣沒有保險的華人推薦紐約市華人區的一些綜合性醫院和診所,它們的收費相對較低,而且溝通沒有障礙。於是記者找了一家網上推薦度較高的華人醫院,這家醫院有點像上海市的地段醫院 (或者社區衛生中心),醫院的科室不多。記者先給醫院打了一個電話進行咨詢,接電話的人非常客氣,在記者表明沒有保險後,接線員又問能否提供收入證明,可以根據收入證明來決定收費標準。由於記者無法提供在美的有效收入證明,接線員說,只能按照他們的規矩來,掛號費是60美元,基本檢查項目是30美元,如果需要增加檢查項目再另外收費。至於檢查項目的預約時間,接線員說起碼要等上兩至三周。患者需要檢查的項目可以選擇醫生的性別,如果需要女醫生檢查的話,那麼排期將在一個月到一個半月以上。咨詢完,記者並沒有馬上預約時間,因為另外一位朋友先前說要給我介紹一位醫生,記者決定再等等朋友那邊的答覆。
  幾天后,朋友果然有了回音,他推薦了他太太在看的一位華人女醫生,說那位醫生水平不錯。但是專科診所的費用略貴,掛號費是100美元。不過因為是熟人,預約時間可以略微提前。記者衡量再三,覺得還是早點檢查放心,就預約了朋友推薦的醫生。這一等就是半個多月,在預約日的前一天,診所特意打了電話給我,提醒我不要忘記預約的時間。
  環境:居家氛圍濃
  到了預約日當天,記者來到了診所。診所設在一座商務樓里,記者在樓下大廳的指示牌上看到,這座樓里有很多家診所,各種科室齊全,儼然就像一家小型醫院,只不過每個科室都冠上了醫生的名字,如某某某牙科診所。進入診所後,先到了問訊台,工作人員讓記者填了一張表格,寫上地址、電話、緊急聯繫人等信息,並收取了100美元的掛號費。而如果是有保險的患者,則要出示保險卡,並且填上較為詳細的保險信息,根據保險的不同,或要付錢或者一分不付。填完後,櫃臺人員讓記者等著,等候廳大約有40多平米,有電視、十幾張椅子,佈置得很溫馨,有種居家的氛圍,跟國內醫院的環境相比大相徑庭。問訊台有3個工作人員,她們並沒有穿護士服,她們的主要工作是接聽電話,將病患填的表格輸入電腦,打印資料、收款等等,雖然忙碌,但她們也一邊在聊天,氛圍比較輕鬆。
  大約等了三刻鐘後,終於有位護士出來叫我的名字,護士穿的護士服是藍色,並沒有戴護士帽。她讓記者來到一間小房間內,量了身高、體重和血壓,我在國內進行類似檢查時並沒有做這些項目,她說是這裡的規定,都要檢查的。又等了大約三刻鐘後,記者被叫進另一間診室,裡面有B超機和一些檢查工具。女醫生在電腦前坐下,跟記者一邊交談,一邊記錄情況,並很快完成了電子病歷建檔。
  檢查:私密性較好
  接下來,醫生讓記者做B超。在國內,B超檢查在放射檢驗科做,各種不同科室的病人混在一起挨個排隊,B超室內雖然有帘子遮擋,但是往往一個房間有好幾個病人在同時做檢查。這次B超機器就在旁邊,房間里就記者和醫生兩個人,這種一對一服務,讓人覺得私密性很好。B超檢查完後,結果是當場告知的,但是有一項需要化驗的結果則需要7到10個工作日才能知道。記者隨後拿到了一張化驗單,問訊台的工作人員讓記者去樓上的化驗所繳費。在交完35美元的化驗費後,記者又向診所咨詢瞭如何得知化驗結果的問題。得到的回答是,如果化驗有問題,診所會主動打電話讓記者來看報告並決定是否接受治療,不過下一次的掛號費可以打八折,也就是80美元。但是無論最後是否接受治療,看報告這一次的80美元掛號費是不能免的。記者在離開診所的時候並沒有拿到病例記錄卡,因為病例由診所保留著,一般人來看病就報姓名和保險號碼就可以了。而如果病人需要病例記錄,診所不會給患者原件,而是提供複印件,但每張收取0.75美元費用。
  目前記者仍在等待化驗的結果。不過這次就醫經歷,讓我對美國的醫療機構有了初步的概念,也感受到了不同於國內的醫療觀念。
  (原標題:在紐約看病,另有一番就醫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hkdmau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