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國家統計局14日公佈的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3659.6萬噸(2731.9億斤),比2013年增產474.8萬噸(94.9億斤),增長3.6%,再次創出歷史新高。
  統計還顯示,在全國26個夏糧生產省(區市)中,有23個省(區市)實現增產。山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和甘肅6省2013年因災減產較多,今年6省恢復性增產,6省夏糧共增產145萬噸(29億斤),占全國總增產量的30.6%,拉動全國夏糧產量增長約1.1個百分點。
  對比:單畝產量增幅近5年最大
  2014年夏糧畝產比2013年提高11.3公斤,是近5年單產提高幅度最高的一年。
  數據顯示,今年夏糧畝產達329.9公斤,單產提高對夏糧增產的貢獻率達到98.5%。
  數據:主產省全實現增產
  今年夏糧豐收另一個顯著特點是主產省全部實現增產。11個冬小麥主產省區夏糧均增產,共增產87.7億斤,占夏糧增量的92.3%,為全國夏糧增產作出了突出貢獻。
  分析:糧價會否“高走”
  相比往年,今年的夏糧市場價和托市價均有明顯上升。
  根據國家政策,今年國標三等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均為每市斤1.18元,相鄰等級之間差價按每市斤2分錢掌握。記者在河南、河北部分地區瞭解到,由於今年小麥質量優於往年,因此很多收購點的市場價格都在每斤1.20元以上甚至更高。
  業內人士認為,從供需關係看,糧食收購價格高開之後不具備大幅走高的可能。
  評論:避免增產不增收的“豐收悖論”
  夏糧豐、倉廩實,更要關註農民是否增收的老問題。
  應該看到,多年來國家採取了很多措施,解決農民種糧效益低的問題,但一直未能走出成本上漲、收益下降的困境。從種植成本來看,我國農業正日益顯現“高成本”特征。農資價格、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產要素都在上漲,特別是過去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出現快速上漲趨勢;從種植收益來看,農民種糧的比較效益偏低並呈下降趨勢。很多地方一畝糧食的純收益只有200元至300元,以至於許多農民感慨:“辛辛苦苦種一年田,不如外出打工兩三個月。”
  成本高企收益下行,糧食增產農民不增收,這樣的“豐收悖論”亟須破解。
  各地經驗已經證明,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來取得規模效益,是實現種糧致富的一條途徑。著力理順糧食價格的機制,積極研究在主糧方面推行目標價格制度,適當提高糧價。讓農民進入農產品加工、流通等領域,才能讓他們真正嘗到豐收的甜頭。  (原標題:26個夏糧生產省(區市)23個實現增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hkdmau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